
老一輩的獨立樂迷一定都記得,約莫 2000 年中期相當風靡多人編制樂團,如 Arcade Fire、The Decemberists、Broken Social Scene、The New Pornographers,動輒至少十幾名團員的配置讓樂迷大呼過癮;2010 年起大編制樂團逐漸式微,反倒一人宅錄有異軍突起的趨勢,舉凡曾來台演出的 Mac DeMarco、Toro y Moi、Washed Out,其中最為人所樂道的,莫過於化名 Wild Nothing 的大男孩 Jack Tatum。
10 歲開始學吉他,Jack Tatum 大學起便在宿舍臥房獨自錄製一首首 Demo,從吉他、貝斯、鼓、至合成器全都自己包辦,幾首作品引來紐約知名音樂廠牌 Captured Tracks 關注,隨即為他發行首張專輯《Gemini》,輕盈透亮、孤獨耽美的特質,令 Wild Nothing 這名字瞬間大紅,其宅錄美學也深深啟發不少同期音樂人;專輯日後甚至入選音樂傳媒「30 張史上最佳 Dream-pop 專輯」,絕對堪稱當代經典。2012 年 Jack Tatum 交出首度踏入錄音室錄製,更為流行搶耳的第二張專輯《Nocturne》,儘管有其他樂手及製作人的參與,Wild Nothing 仍是不折不扣的一人樂隊,為此他坦言,自身音樂創作上可說是力求完美的控制狂;2016 年發行《Life of Pause》更見其深厚的底蘊,一舉拋開前兩張專輯的八零情懷,嘗試從六七零年代靈魂樂切入,曲曲滿溢 Delphonics、The Isley Brothers、Philadelphia Soul 等費城騷靈,同時竟又能揉合歐陸斯堪地那維亞式 Indie Pop,打造出多重維度、如夢似幻的綺聲空間。

去年正逢 Captured Tracks 成立十周年,與廠牌歷史密不可分的 Wild Nothing 也推出生涯第四張專輯《Indigo》,這回他搬遷至洛杉磯市區,就地設立錄音室,找來 Real Estate 鍵盤手 Matt Kallman、同在 Captured Tracks 發行多張作品的吉他手Nic Hessler 以及包辦 Ariel Pink、Sky Ferreira 與即將二度來台亞裔唱作人 Japanese Breakfast 歌曲製作、混音之鬼才製作人 Jorge Elbrecht 合作,眾星拱月的陣容,主題聚焦科技與人性的拉鋸,名稱「Indigo」(靛藍)靈感來自智慧型手機於黑暗中映於你我臉龐的微弱光暈;而被問到「該如何定義 Dream-pop」,Jack Tatum 回答:「聽起來滿溢水氣,柔弱蒼白,且無法參透。另一個關鍵在於,你的夢是什麼?你的夢,不正是回憶與當前思緒的大雜燴。」此話充分反映在專輯中每首歌精巧的聲音設計,如同受到兒時偶像恩雅、David Bowie、Roxy Music 音樂的薰陶,這些彌足珍貴的聽覺記憶打破了時間軸,無論是從過去仰望未來,或是從預知未來夢的假想角度回顧過去,都能一再將編曲技術的演變納入思考,觀察著聲音設計與錄音工程,是如何在個人聆聽經驗長河中泛起波漾。
Jack Tatum 去年拍胸脯表示,自己做出了一張人生至今最滿意的專輯;連過去在歐美都鮮少計畫巡演的 Wild Nothing,也終能跨越他劃下的高度,前往亞洲帶來最完美的現場表演,而 Captured Tracks 樂迷一定不陌生的 Nic Hessler 也確認將隨著 Wild Nothing 來台,無論你是 Wild Nothing 的新舊樂迷,或者今日才認識他,請勿錯過創作生涯十周年首度來台演出。
Wild Nothing – Live in Taipei 2019日期|2019年4月10日(三)
時間|19:30入場 / 20:00開演
地點|The Wall Live House(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票價|預售1500元 / 現場1800元購票|博客來售票系統獨家販售